产品展示
leyu体育官网入口:
9月8日,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带着其王牌产品——无人小巴RoboBus亮相2025德国慕尼黑车展,产品的独特外形与功能持续吸引着参展者的目光,本次参展是翰凯斯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
大型3D打印机械臂发出的轰鸣声中,忙碌的员工们正紧锣密鼓地装配调试底盘,争抢订单交付时间……产品“新”“智”含量高,无疑为生产环节提出了高要求。
“我们通过建立数字工厂、打造一整套智能生产设备及体系,采用金属3D打印及其他数字智能制造方式,利用突破传统的制造方式生产产品,将生产牢牢把控在手中,具备从智能底盘到多功能舱体的定制化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翰凯斯首席运营官曹雨腾表示。
目前,智能生产作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正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智能制造给制造业带来哪些新变化?在“明星”纺织企业——贵州顺立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造车间负责人韦兴会看来,是高效。
织造车间机器轰鸣,上千根细丝迅速交织成布,她与6个织布工一起轻轻松松控制着150台机器的运转,“数智化改造完成后,虽然生产任务节节攀升,但生产压力不断减轻。”韦兴会说。
生产最火热时,包括韦兴会在内的7人班组要负责200余台自动化生产机器,对他们来说,也是信手拈来的事,这要得益于企业安装上的“智慧大脑”。
“工厂安装了256个数据采集点,通过MSH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一块屏幕就能精准掌握生产情况。”生产厂长张迎尧介绍,公司和客户能从云端直接查看到生产的实时数据,为生产管理和订单跟踪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为传统的纺织企业,近年来贵州顺立达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的持续提高,不断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市场迈进,市场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
如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带来的价值还在不断释放,在驱动产品升级、企业未来的发展、行业蝶变方面持续展现着魅力。
在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式粉末喷涂生产线上,一分钟,自动化喷涂机器便可将50根6米长的铝型材产品完成上色。
“在过去,1分钟人工喷涂只能完成五分之一左右的工作量。”在铝材行业干了将近20年的喷涂车间主任李本听,亲眼见证了生产线上体力活慢慢的变少、效率慢慢的升高的过程。
这一转变从2019年开始,当时企业面临着管理模式落后、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低等难题,国外留学的创二代李衍雷捕捉到贵阳日益壮大的大数据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无限机遇,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国,第一件事便是推动贵州贵材全面数字化转型。
“贵州贵材智能化生产平台运行以来,通过构建生产、销售、采购等6个板块的大数据平台,集成了企业此前分散、孤立的信息‘孤岛’,使得公司的产品研究开发周期、交货期快速缩短,车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20%。”贵州贵材副总经理李衍雷说。
有了智造的“硬核”加持,贵州贵材开拓市场的底气更足,“中高端产品占比正逐年攀升,在目前能制造的3万个产品中,中高端产品占比已提升至60%,预示着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李衍雷表示,预计到2028年,公司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5亿元。
智能制造带来的喜人变化,在各行各业上演,成为推动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引擎。
贵州成有王记善沅食品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臂托举、转运、灌装,每个动作都踩着精准的节拍;实现每分钟可生产400瓶杨梅汁,日产量约1万件。
“搭建起5G智慧工厂进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后,能很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遇到销售高峰也不怕,同时,实现原料精准配送度提高、减少在制品浪费率提升、售后成本降低。”成有王记董事长王成有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有王记从小作坊变成智能化生产企业,加工技艺和管理体系慢慢地加强,产品远销海内外,逐渐发展成为杨梅饮料加工行业的“领头羊”。
眼下,贵州正通过科技赋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千行百业装上“智能钥匙”、插上“数智化翅膀”,制造业正在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水平发展迈进,展现出无限“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