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6-13124832882

leyu体育官网入口网页版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leyu体育官网入口网页版:多彩金秋丰收季

来源:leyu体育官网入口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5-09-12 18:16:46

leyu体育官网入口网页版登入:

  秋风送爽果飘香,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迎来沙果丰收季。9月10日,走进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一串串红彤彤的沙果镶嵌在深绿色叶子中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筐,奏响欢快的丰收交响曲。

  七合堂村果农崔千正带着工人忙着采摘沙果,看着一筐筐红彤彤的沙果,崔千高兴地说:“我家种了40多亩果树,有沙果、鸡心果、123小苹果、蛋黄梨等多个品种,现在沙果成熟了,果长得多,价格也好,1.2元一斤,一亩地挣5000多块钱。”

  收果现场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果农开着小三轮纷纷运来小沙果,内蒙古喜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验收员正进行品质甄别、称重和装车。

  “我们早上5点来摘果,摘完就装筐,一天能装三四百筐。”正在装箱的工人张英秀笑着说,“现在也不是农忙时候,上这儿打工,一天160元钱,离家还近,比出去打工方便多了。”

  “小沙果这颗‘致富果’,已经在我们村扎根20多年了。”七合堂村党总支书记邓爱军介绍,多年来,镇里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持续做优林果产业。

  产业兴旺,技术是支撑,人才是关键。“我们先后与林西县林草局、通辽市林业科学院开展合作,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镇长李晶鑫介绍,目前,全镇储备林果本地专家60余人,年培训农民超过5000人次。

  坚持发展林果产业,现有沙果、锦绣海棠等野果经济林4.7万亩,加快了林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我们镇2024年收益近1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1.5万元。”新城子镇党委书记武利说道。

  初秋时节,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三十顷地村万亩甜糯玉米迎来黄金采收期。多台现代化收割机在田间纵横驰骋、高效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玉米秸秆被瞬间粉碎,变身优质青贮饲草,而饱满的玉米棒则被送往现代化加工厂锁鲜加工。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被誉为“中国沙漠甜糯玉米之乡”。得益于充沛的雨水滋养,今年的玉米穗大粒满、汁水丰盈、甜糯度爆表。这些承载着沙地阳光精华的甜糯玉米,正化身“金色名片”,从黄河畔“抢鲜”启程,奔赴全国各地,奏响了今秋最动人的丰收序曲。

  “我们公司采用从种植到采收的生产全流程,总共有3条生产线,可实现边采收边生产加工,今年产量预计每亩3000到3500穗,大约一个半月可采收完。”准格尔旗玉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永胜介绍说。

  在玉禾食品加工厂,经过清洗、杀菌、高温蒸煮、急速锁鲜、真空包装等十余道严苛工序,短短数小时后,一袋袋鲜食玉米惊艳亮相并销往全国各地。该项目采取“公司+农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农企利益链接的方式,让农户租金稳收、薪金可赚、股金分红,实现了农企携手奔富。

  “我们雇用了当地200多人,每日工资200至300元,操作机器的工人工资还更高些。”韩永胜说。

  近年来,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以甜糯玉米为引擎,一举扭转传统原料经济模式,填补了当地鲜食玉米产业空白,打通产销全链条绿色通道,产品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推动当地农产品迈向高的附加价值、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乡种植甜糯玉米1.4万亩,年生产4900多万穗,年产值突破1亿元。

  秋风渐起,兴安盟科右前旗的菌菇迎来了丰收。山野之间、大棚内外,一片繁忙。依托良好的生态和科学经营方式,当地把野生资源与人工培育结合起来,让小蘑菇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9月8日清晨,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金山村的天意农场收购点,村民们挎着竹筐、抬着麻袋,里面装满了刚从山里采来的牛肝菌、榛蘑、黄花蘑、花脸蘑……“去年光靠采牛肝菌和黄花蘑,就挣了一万多元。活动活动筋骨,又多一笔收入!”蹲在秤边等着称重的村民陈宏海,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天意农场负责人蔡丽杰夫妻正忙着挑拣、晾晒、烘干刚收来的鲜蘑。“我们在周边12个村都设了收购点,村民采了山货不用跑远,在家门口就能换成钱。”蔡丽杰指着身后堆成小山的蘑菇说,“咱这里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野生蘑菇多,根本不愁卖!”

  不愁卖的底气源于农场早已搭建好的市场渠道。经过分拣、加工后的菌菇,精准对接国内外不一样的需求的市场,年销售量近8吨。仅黄花蘑、牛肝菌两个品种出口量就达2吨,同时带动周边12个村10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4000多元。

  与金山村的野生采收不同,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利用大棚培育与庭院种植菌菇,另辟蹊径。走进红峰村,4000平方米的黑木耳冷棚连成一片。棚内,自动化喷淋系统正在洒水,榆黄蘑金黄、猴头菇雪白、白木耳剔透,在湿润空气中透着勃勃生机。村党支部书记陆晓惠介绍说,今年村里新建了400平方米蘑菇冷棚核心示范基地,引进高的附加价值菌菇品种,配合精细管理,极大的提升了品质和产量。

  “今年种了10万棒黑木耳菌棒,村集体收入预计能超60万元。”陆晓惠说,这批菌棒的采收期为90天,可采收各种菌4000公斤。

  从金山村漫山的野生菌菇,到红峰村棚里的精心培育,这一野一培,都是菌菇与科右前旗这片土地碰撞出的“增收火花”。它们是蔡丽杰秤上跳动的“活钱”,是陆晓惠口中沉甸甸的“金疙瘩”,更是村民手中越攥越稳的好日子。

  秋意渐浓,硕果盈枝。进入九月,乌海市海南区的各个葡萄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蔓,种植户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9日,在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村民们正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葡萄装箱打包,按照微信订单发往各地;在村口的道路两旁,一些村民还支起了摊点,方便过往的车辆购买葡萄。

  黄河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村,全村葡萄种植培养面积达1000余亩,年产量达130万斤。村里的种植大户王胜云和记者说,全村100多户村民大多数都以葡萄种植为生,户均年收入达7.5万元以上,半数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

  在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千亩酿酒葡萄也已经很成熟,酒庄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开榨酿酒季。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不仅酿造优质的葡萄酒,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一串小小的葡萄正“链”出一条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势。

  海南区位于北纬39°的葡萄种植黄金地带,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较长。在此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酿酒葡萄果皮厚实有韧性、糖酸比适中,而鲜食葡萄则个大肉厚、皮薄脆甜、含糖量高。

  近年来,海南区持续延伸葡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由单一的鲜食向酿酒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全方面提升葡萄产业附加值和发展活力。据了解,海南区今年葡萄种植培养面积达5033亩,其中露地鲜食葡萄种植培养面积2622.6亩、设施鲜食葡萄种植培养面积220.4亩、酿酒葡萄种植培养面积2190亩。预计年产量达1290吨,综合产值1968万元。

  秋日的风,携着山野独有的清爽,漫过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向阳峪镇的沟壑。羊草沟村的山坡上,3500亩榛树林如一片绿色海洋翻涌——翡翠般的枝叶间,缀满了裹着浅褐外衣的榛果,圆润饱满。风过时,枝叶轻摇,榛果相碰的“簌簌”声,恰似丰收的序曲在林间流淌。

  这片榛林,早已是村民们口中的“绿色银行”。采摘旺季里,乡亲们穿梭在齐腰高的树丛中,一手扶枝、一手摘果,指尖翻飞间,饱满的榛果便滚入腰间的编织袋。“一天干10个钟头,能摘500斤呢!”一位村民抹了把汗,笑容里满是踏实。翠绿林间,忙碌的身影与金黄果实相映,勾勒出秋日里最鲜活的民生画卷。

  57岁的王成君,是这片“绿色银行”的“掌舵人”。200亩承包山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黝黑的脸上堆着笑,手里攥着刚摘下的榛果,“现在不一样了,这榛子不光让我家年收入稳定在20万,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干。”

  在他的带动下,3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用外出奔波,每月收入比打零工多不少,家里老人孩子也能顾上。”一位正在采摘的村民说。如今,村里不少家庭添了新家电、修了亮堂房,日子过得像枝头的榛果般饱满。

  风拂过,榛果的清甜混着泥土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这片生机勃勃的榛林,不仅结出了致富果,更成了羊草沟村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王成君这样的带头人引领下,乡亲们正以绿水青山为底色,用产业富民的画笔,一笔一画描摹着幸福生活。而那藏在果香里的,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更是阿荣旗大地上,一曲由丰收与希望共同谱写的动人乐章。

  9月8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村民丁凯强正在番茄地里忙碌。他今年种植670亩番茄,订单早已签好。企业的收购价为每吨480元。

  “今年虽然雨水多,但对我们村影响不大,看这长势,亩产10吨左右没问题。”丁凯强笑着说。

  秋收时节,临河区4.96万亩番茄进入成熟季,陆续开始采收。订单种植成为当地番茄产业的稳定器。

  “全村番茄种植培养面积超过3000亩,全部是订单种植,极大保障了农户的基本收益。”新华镇哈达村党支部书记朱明明介绍。

  狼山镇富强村种植大户汪正的700亩番茄已全部采收完毕。“采用机械采收,平均亩产7吨。全部卖给了企业,每吨480元,收益还是很不错的。”他满意地说。

  河套地区自然条件独特,出产的番茄果面光滑、果肉厚实、酸甜适中,具有红色素高、黏度高、霉菌低、固形物高等特点。2013年,巴彦淖尔番茄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如今,番茄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

  据了解,临河区现有9家番茄制品企业,建成10条生产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显著,年落实订单面积11万亩,收购番茄92.6万吨。产品以大包装番茄酱为主,85%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番茄汁、番茄丁罐头等深加工产品,通过品牌专营、电子商务平台、社区团购等渠道,销往国内外市场。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620号